正文
爱问:“‘在亲民’,朱子谓当作‘新民’[一],后章‘作新民’之文,似亦有据。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‘亲民’,亦有所据否?”先生曰:“‘作新民’之‘新’,是自新之民,与‘在新民’之‘新’不同,此岂足为据?‘作’字却与‘亲’字相对,然非‘新’字义[二]。下面‘治国平天下’处,皆于‘新’字无发明。如云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’、‘如保赤子’、‘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’之类[三],皆是‘亲’字意。‘亲民’犹孟子‘亲亲仁民’[四]之谓,亲之即仁之也。百姓不亲,舜使契为司徒,‘敬敷五教’[五],所以亲之也。《尧典》‘克明峻德’,便是‘明明德’;‘以亲九族’至‘平章’、‘协和’[六],便是‘亲民’,便是‘明明德于天下’。又如孔子言‘修己以安百姓’[七],‘修己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安百姓’便是‘亲民’。说‘亲民’,便兼教养意[八];说‘新民’,便觉徐爱问:“《大学》‘在亲民’一句,朱子说应当作‘新民’,后面章节‘作新民’的说法,似乎也说明其有所依据。先生您以为应该遵从旧本作‘亲民’,也有所依据吗?”阳明先生说:“‘作新民’的‘新’字,是自新之民的意思,与‘在新民’的‘新’字不同,这哪里足以为依据呢?‘作’字却与‘亲’字相对,然而并不是‘新’字的涵义。下面说的‘治国平天下’,都没有对于‘新’字加以阐发。如说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’、‘如保赤子’、‘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’之类,都是‘亲’字的意思。‘亲民’犹如孟子所说的‘亲亲而仁民’,‘亲之’就是对他们仁爱。正由于百姓不能相亲相爱,于是舜指派契为司徒,‘敬敷五教’,目的就是要使百姓相亲相爱。《尧典》所说的‘克明峻德’,便是‘明明德’;所说的‘以亲九族’以至‘平章百姓’、‘协和万邦’,便是‘亲民’,便是‘明明德于天下’。又如孔子说‘修己以安百姓’,‘修己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安百姓’便是‘亲民’。说‘亲民’,便兼有教养的意思;说‘新民’,便觉得有偏差了。”偏了。”
注释
[一]所谓“‘在亲民’,朱子谓当作‘新民’”,语本朱熹《大学章句》。“在亲民”,语见《大学》首章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意为:大学的原则,在于彰显人的完美德性,在于爱护百姓,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。
[二]然非“新”字义:“新”,原作“亲”,据德安府重刊本、王畿本、孙应奎本、钱錞本、水西精舍本等版本改。
[三]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”、“如保赤子”、“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”云云,语见《大学》。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”两句,意为:使君子既尊重圣王所任用的贤人又能亲爱自己的亲人,使民众既享受圣王所带来的安乐而又能保有自己的利益。
[四]“亲亲仁民”,意为:君子亲爱自己的亲人,又对百姓仁慈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
[五]“舜使契为司徒,‘敬敷五教’”,意为:舜于是指派契作司徒之官,敬布五常之教。司徒,古代官名,主管教育、教化。其语本《尚书·舜典》。五教,即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所谓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。
[六]此处引述《尧典》之言,乃本《尚书·尧典》“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;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;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,黎民于变时雍”。意为:尧能明其大德,用以亲睦九族;九族得以亲睦之后,则去辨明百官;百官得以辨明之后,又去调和天下万邦,天下民众也因此都变得和睦。
[七]“修己以安百姓”,意为:修养自己来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乐。语见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问君子。子曰:‘修己以敬。’曰:‘如斯而已乎?’曰:‘修己以安人。’曰:‘如斯而已乎?’曰:‘修己以安百姓。修己以安百姓,尧舜其犹病诸!’”
[八]便兼教养意,原作“便是兼教养意”,据孙应奎本、水西精舍本、胡宗宪本、郭朝宾本等版本改。
翻译
徐爱问:“《大学》‘在亲民’一句,朱子说应当作‘新民’,后面章节‘作新民’的说法,似乎也说明其有所依据。先生您以为应该遵从旧本作‘亲民’,也有所依据吗?”阳明先生说:“‘作新民’的‘新’字,是自新之民的意思,与‘在新民’的‘新’字不同,这哪里足以为依据呢?‘作’字却与‘亲’字相对,然而并不是‘新’字的涵义。下面说的‘治国平天下’,都没有对于‘新’字加以阐发。如说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’、‘如保赤子’、‘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’之类,都是‘亲’字的意思。‘亲民’犹如孟子所说的‘亲亲而仁民’,‘亲之’就是对他们仁爱。正由于百姓不能相亲相爱,于是舜指派契为司徒,‘敬敷五教’,目的就是要使百姓相亲相爱。《尧典》所说的‘克明峻德’,便是‘明明德’;所说的‘以亲九族’以至‘平章百姓’、‘协和万邦’,便是‘亲民’,便是‘明明德于天下’。又如孔子说‘修己以安百姓’,‘修己’便是‘明明德’,‘安百姓’便是‘亲民’。说‘亲民’,便兼有教养的意思;说‘新民’,便觉得有偏差了。”
心得
大学之道 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修己已安百姓。
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学习的最高境界,在彰显我们的完美德性,在于爱护百姓,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。
换作今日应该是在学无止境的路上,我们需要不断学习,不断更新,在学有所成之后回报社会,为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。如果只是自己学了,而不奉献我们的力量给国家和社会,那我们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书呆子,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过程。
就像我们在国家的培养之下,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,如果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,那这也只是小学。而非大学。非智者之行为。
止于至善,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,需要有这样的观念,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,创造更好的灵感。这样方能达到“修己已安人”,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去散发光热,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