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阳明心学
阳明心学

《传习录》第一卷 徐爱篇 “惟精惟一”

作者:
  • 2024-04-11
  • 298

正文

郑朝朔[一]问:“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?”先生曰:“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,更于事物上怎生求?且试说几件看。”朝朔曰:“且如事亲,如何而为温凊之节,如何而为奉养之宜[二],须求个是当,方是至善。所以有学问思辩[三]之功。”先生曰:“若只是温凊之节、奉养之宜,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,用得甚学问思辩?惟于温凊时,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;奉养时,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,此则非有学问思辩之功,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[四]。所以虽在圣人,犹加‘精一’之训。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,便谓至善,即如今扮戏子,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,亦可谓之至善矣。”爱于是日又有省。

注释

[一]郑一初,字朝朔,号紫坡子,广东揭阳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当时刘瑾专权,因此他没有参加选授官职,而是居家以耕读教育子弟为务。刘瑾被诛杀,他才赴北京,获授云南道监察御史。正德六年(1511)冬,师事阳明于京师。后以病告归,正德九年(1514)卒于杭州,享年三十八岁。[二]“如何而为温凊之节,如何而为奉养之宜”,语本朱熹《大学或问》所引述程子之言。程子曰:“如欲为孝,则当知所以为孝之道,如何而为奉养之宜,如何而为温凊之节,莫不穷究而后能之,非独守夫孝之一字而可得也。”[三]“学问思辩”,辩通“辨”。语出《中庸》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。大意为:广博地学习,详细地问难,慎重地思考,明确地辨别,笃实地履行。[四]“毫厘千里之缪”,典出《礼记·经解》“《易》曰:君子慎始。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”。缪,与“谬”通。

翻译

郑朝朔问:“至善也应当有从事物上寻求的吧?”阳明先生说:“至善只是使此心完全达到天理的极致就是了,又怎么从事物上去寻求呢?你姑且尝试说几件看看。”朝朔说:“譬如事亲,怎样才属于温暖清凉的适度,怎样才属于侍奉赡养的合宜,必须讲求个妥当无误,才是至善。所以要有学问思辨的功夫。”阳明先生说:“如果只是要讲求怎样才属于温暖清凉的适度、怎样才属于侍奉赡养的合宜,这一日两日就可以讲完,用得着什么学问思辨?只是在讲求温凊时,也只是要使此心完全达到天理的极致;在讲求奉养时,也只是要使此心完全达到天理的极致,这如果没有学问思辨的功夫,则将不免于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了。所以即使是圣人,尚且要施行‘惟精惟一’的成训。如果只是将那些仪式礼节讲求得妥当无误,便可以把它称为至善,那么如今演戏的人,把许多温凊奉养的仪式礼节都扮演得妥当无误,也可以把它称为至善了。”徐爱在这一日又有所省悟。


心得

至善是无标准可言的,所以才有止于至善一说,也就是不断精进,不断修行,向上。
我们常常在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,在当下我们可以做得很好,以为就达到至善的成分。但是其实如果不加以思考,验证,可能表面上是很好的,但是事实却差之毫厘,缪以千里。
所以要先审视我们的内心,是否纯为天理,发乎内心。而不是只把帮父母取暖纳凉的事像戏子一样表演到位 ,那就出错了。


END

如果这是给予我的能量,我也希望能够流动到你!
自此,我们便有了连接!
生命之流,一起流动!

微信二维码

触动心弦

  • S

    大其心,容天下之物

    Q

    大其心,容天下之物
    虚其心,受天下之善
    平其心,论天下之事
    潜其心,观天下这理
    定其心,应天下之变

  • S

    凡事往简单处想,往认真处行--查理芒格

    Q

    凡事往简单处想,往认真处行--查理芒格

  • S

    仪式,把内在情绪感受外在表现出来

    Q

    仪式,把内在情绪感受外在表现出来,并且与其它的个体进行分享,从而使人获得安全感跟神圣感。从社会角度上来讲:可以确认个人身体跟集体认同;从心理角度来讲:可以让个人生命划分节点,给绵延时间赋予意义。

  • S

    人内心的道路,有时幽微难辨

    Q

    人内心的道路,有时幽微难辨
    有时天高地阔,有时如行刀刃
    有时生出翅膀忽然飞起来
    悲苦交加,生死收受
    唯一不变,是心甘情愿走在这路上

  • S

    世事本无好坏,皆因思想使然——威廉莎士比亚

    Q

    世事本无好坏,皆因思想使然——威廉莎士比亚

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

请升级您的浏览器: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: Firefox / Chrome / 360极速浏览器

回顶部